“明天要拔牙了,好害怕……”这是许多人在口腔科诊室外真实的心理。作为一项常见但令人紧张的口腔治疗,拔牙其实并不可怕。今天我们就用接地气的方式,关于拔牙的那些事儿。
牙齿就像房子的地基,能保留当然好。但遇到这几种情况,医生可能会建议拔除:智齿反复发炎肿痛、蛀牙已无法修补、牙齿松动影响咀嚼、矫正需要腾出空间。特别是横着长的阻生智齿,就像埋在牙龈里的“定时炸弹”,越早处理反而越轻松。
现代麻醉技术能让整个过程基本无感。医生会先用表面麻醉凝胶减轻进针不适,再注射专用麻药。很多人担心的“打麻药疼”,其实就像被蚊子叮一下。真正操作时,你只会感觉到医生在用力,但完全不会疼痛。怕疼的朋友可以选择镇静或全麻,睡一觉就完成了。
建议早上拔牙,因为人体疼痛阈值在上午较高。记得吃饱饭,但别吃太油腻(空腹可能引发低血糖)。穿宽松衣物,别化妆(尤其是口红会影响消毒)。提前告知医生你的药物过敏史、是否在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。女生要避开生理期,高血压患者需提前控制血压。
消毒铺巾后,医生会用器械轻柔摇松牙齿。听到“咔嚓”声别紧张,这是牙周膜断裂的正常声音。复杂牙可能需切开牙龈或分牙取出,整个过程通常5-20分钟。关键的配合要领就是:张大嘴,别突然抬头或用手抓器械。
咬紧棉球40分钟止血,24小时内不要漱口吐口水(血凝块脱落会引发干槽症)。口水要咽下去,用冰袋间断敷脸防肿胀。吃温凉流食,避免用吸管。轻微渗血正常,如果持续大量出血要立即复诊。记住三个“不”:不抽烟喝酒、不剧烈运动、不用舌头舔伤口。
正常情况下,疼痛会逐日减轻。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要及时就医:三天后突然剧烈疼痛(可能是干槽症)、面部持续肿胀发热(警惕感染)、嘴唇麻木超过8小时(神经损伤征兆)。别自行服用抗生素,医生会根据情况开具合适药物。
前牙缺失会影响发音和美观,后牙长期空缺会导致邻牙倾斜、对颌牙伸长。一般建议3个月后考虑修复:种植牙接近真牙,假齿经济实惠,桥体修复需磨邻牙。具体选择要结合口腔条件和评估。
后提醒大家,定期口腔检查能早发现早治疗。现在很多口腔机构都有舒适化治疗项目,从心理疏导到技术,都能帮你度过这段特殊时期。记住,的医生加上正确的护理,拔牙也可以是个轻松的小经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