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发现牙刷上有血迹,吃苹果时留下红色牙印,照镜子发现牙龈红肿……这些可能是牙周病的早期信号。牙周治疗不是简单的"洗牙",而是针对牙龈、牙槽骨等牙齿支持组织的系统性治疗。
健康的牙龈原本应该像紧身衣一样包裹住牙齿根部。当牙菌斑长期堆积,牙龈会先出现炎症反应——刷牙出血就是身体发出的个警报。如果忽视这个信号,牙龈会逐渐与牙齿分离形成"牙周袋",细菌开始内部的牙槽骨。这个过程就像房屋的地基被悄悄掏空,等到牙齿松动时,往往已经发展到中重度牙周炎。
经常熬夜的上班族、妊娠期女性、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:压力会导致口腔免疫力下降,激素变化会加重牙龈反应,血糖波动则会影响组织修复能力。另外,长期吸烟者往往发现症状较晚,因为尼古丁会使牙龈血管收缩,掩盖早期的出血症状。
的治疗通常分三步走:步用超声器械清除牙龈上方的牙结石(洗牙),第二步通过龈下刮治清理牙周袋内的菌斑,第三步对病例可能配合局部用药或激光辅助治疗。整个过程可能会有轻微酸胀感,但现代技术已经能让治疗过程更舒适。
治疗后24小时内避免进食染色食物;使用软毛牙刷和牙缝刷清洁;用盐水漱口帮助消肿;避免用力吮吸或舔舐治疗部位;重要的是每3-6个月进行维护。就像汽车需要定期保养,牙周组织也需要持续关注。
Q:治疗会导致牙齿松动?
这是典型误区。松动是因原本支撑牙齿的骨头已被,治疗是阻止进一步。就像拆除危房中的朽木,短期可能感觉"不稳",但这是重建牢固地基的必要过程。
Q:能一次性治好?
慢性牙周炎像高血压一样需要长期管理。急性症状几天可缓解,但维护期可能持续数年。研究发现,定期维护的患者20年后牙齿留存率比不维护者高3倍。
牙龈炎阶段可能只需几百元基础洁治,发展到中度牙周炎需要分次刮治(约2000-4000元),病例涉及骨缺损时,可能还需要植骨手术(单颗牙费用可达万元)。更重要的是,早期干预能保留更多天然牙,避免后期高昂的修复费用。
持续口臭、牙龈自发出血、牙齿移位、咀嚼无力、牙龈退缩出现"黑三角"。建议每年做一次牙周探诊检查,简单的探针测量就能发现肉眼看不见的问题。
后要提醒:网传的"牙龈""盐水"等方法无法逆转已形成的牙周袋。治疗配合日常正确清洁,才是守护牙齿地基的科学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