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牙龈出血?吃苹果咬出“血印子”?很多人以为这只是“上火”,但其实很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警告信号。作为我国成年人失牙的首要原因,牙周病影响着超90%的35岁以上人群,却因早期不痛不痒被低估。
简单来说,牙周病就是牙齿周围组织的慢染。起初是牙龈发炎(牙龈炎),若不干预会发展为牙槽骨吸收(牙周炎)。就像大树根部泥土流失,牙齿终会松动脱落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牙周病菌可能通过引发糖尿病加重、心血管疾病等全身问题。
- 刷牙/啃硬物时牙龈出血(非外伤性)
- 口腔异味反复出现
- 牙龈颜色变深红或暗红
- 牙齿看起来“变长”(牙龈萎缩)
- 吃东西使不上劲(牙齿轻微松动)
1. 吸烟人群:尼古丁会掩盖牙龈出血症状,等发现问题时往往已到中晚期。
2. 孕妇:激素变化会使牙龈对菌斑反应过度,俗称“妊娠期牙龈炎”。
3. 糖尿病患者:高血糖环境更利于细菌繁殖,伤口愈合也更慢。
1. 改良巴氏刷牙法:牙刷斜45度朝向牙龈沟,小幅水平颤动,每天少2次,每次2分钟。
2. 牙线非选修课:牙刷只能清洁60%牙面,牙缝必须靠牙线或间隙刷。
3. 定期洗牙:每年1-2次洁治,清除顽固牙结石(自己刷牙无法去除)。
根据程度,治疗分为三个阶段:
基础治疗:龈上洁治(洗牙)+龈下刮治(深度清洁牙根面)
手术治疗(重度患者):翻瓣术、骨移植等
维护期:每3-6个月复查,防止复发
误区一:“洗牙会把牙缝洗大”→ :牙缝本就因牙龈萎缩存在,洗牙只是清除了掩盖问题的结石。
误区二:“治疗一次就能”→ :像高血压一样需要终身维护。
误区三:“等牙松了再治”→ :丧失的牙槽骨,越早干预越好。
后提醒:如果发现牙龈出血持续1周以上,建议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口腔科检查。早期干预不仅能保住牙齿,治疗费用也远低于后期种植修复。记住,对待牙周病的态度,直接决定你50岁后还能拥有多少颗原生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