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口腔健康,很多人反应是“牙疼才看医生”。其实,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。口腔问题像蛀牙、牙周病往往悄无声息地发展,等有明显症状时,可能已经需要复杂治疗了。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方式,普通人能轻松上手的口腔预防保健方法。
刷牙这件事人人都会,但80%的人方法都不对。首先,牙刷要选中等硬度刷毛,刷头大小要能覆盖两颗牙齿。刷牙时不是横着来回拉锯,而应该将牙刷倾斜45度对准牙龈沟,做小幅度的震颤清洁。特别注意后牙咬合面和牙齿内侧这些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。建议每天早晚各刷一次,每次不少于2分钟。电动牙刷确实能提升清洁效率,但手动牙刷用对方法同样有效。
牙膏选择也有讲究。普通成年人用含氟牙膏就行,儿童建议用低氟配方。如果牙齿敏感,可以短期使用感牙膏,但持续超过一个月没改善就要看医生了。
光靠刷牙只能清洁60%的牙面,剩下的40%要靠牙线。很多人觉得用牙线麻烦,但其实掌握技巧后30秒就能搞定全口牙。取约30厘米长的牙线,缠绕在两手中指上,用拇指和食指控制,轻轻滑入牙缝后呈C字形包住牙齿侧面上下刮擦。听到“咯吱”声说明刮下了菌斑。注意不要用力下压伤到牙龈。如果牙缝较宽,牙间隙刷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碳酸饮料、果汁这些酸性饮品会软化牙釉质,喝完不要马上刷牙,建议先用清水漱口,等半小时再刷。粘性大的食物像软糖、年糕容易粘在牙面上,吃完要及时清洁。坚果类硬物别用牙直接咬开,避免崩裂。容易被忽略的是进食频率——每天吃零食超过6次的人,蛀牙风险是正常饮食者的3倍。
即使没有任何不适,成年人也应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口腔检查。洗牙能清除日常清洁不到的牙结石,预防牙周病。儿童建议每3-6个月检查一次,及时做窝沟封闭。孕期女性激素变化容易引发牙龈炎,更要注意口腔清洁。很多早期龋齿通过涂氟就能止住,等发展到需要根管治疗就得不偿失了。
戴矫正器的人群要配合使用冲牙器和正畸专用牙刷;糖尿病患者牙龈更易感染,需加强口腔护理;老年人牙齿磨耗,可以选用软毛牙刷搭配牙缝刷。这里要特别提醒吸烟人群,烟草会掩盖牙周病症状,等发现时往往已经出现牙齿松动,建议每3个月检查一次。
口腔健康其实就像健身,贵在坚持和用对方法。与其等到需要花大价钱治疗,不如现在就开始养成这些简单却有效的习惯。当然,如果已经出现牙龈出血、牙齿敏感等症状,建议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,别轻信网络偏方。记住,再好的假牙也不如自己的真牙好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