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出血、吃东西牙龈发酸、甚感觉牙齿有点松动……这些可能不是“上火”,而是牙周病在作怪。作为仅次于龋齿的口腔“隐形”,我国35岁以上人群超八成存在牙周问题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口腔健康隐患。
健康的牙龈应该是粉红色,紧贴牙齿边缘。当出现以下症状时就要警惕了:
1. 刷牙时牙刷上有血迹,或咬苹果留下血印
2. 牙龈经常红肿,偶尔会有胀痛感
3. 口腔异味明显,漱口后也难消除
4. 牙齿缝隙变大,吃东西容易塞牙
5. 感觉牙齿变长(其实是牙龈萎缩)
很多人误以为这是“年纪大了自然现象”,其实从牙龈炎发展到重度牙周炎,往往只需要2-3年时间。
当牙菌斑长期堆积形成牙结石,细菌会像“拆迁队”一样牙周组织。但危害远不止于此:
•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更难控制
• 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1.5-2倍
• 孕妇可能增加早产概率
• 胃病、关节炎都可能与之相关
临床上见过不少,患者因为一颗松动牙来就诊,检查才发现全口牙槽骨已吸收过半。牙周病就像沉默的土拨鼠,等你发现时地基可能已经空了。
除了遗传因素,这些日常行为伤牙周:
- 横向用力刷牙(建议用巴氏刷牙法)
- 从未清洁过牙缝(牙线不是可有可无)
- 吸烟(尼古丁会掩盖出血症状)
- 长期熬夜(免疫力下降加重炎症)
- 用牙开瓶盖等硬物(会造成牙周创伤)
值得注意的是,正畸人群、糖尿病患者、更年期女性都是牙周病高发群体,需要更密切地关注牙龈状态。
根据程度,治疗方案差异:
轻度阶段:普通洁牙+抛光就能解决,每年1-2次,费用约200-400元。
中度阶段需要龈下刮治,分2-4次完成,费用在2000元左右。
重度患者可能面临翻瓣手术、骨移植等治疗,费用可能达上万元。
重点提示:网络上所谓“牙齿黄金”“牙周药”都是伪科学,牙周治疗必须由医生进行器械清创。
做好这5件事,能避免80%的牙周问题:
1. 每晚用牙线(不要用牙签!)
2. 选择小头软毛牙刷,每3个月更换
3. 每半年到一年洗牙一次
4. 牙龈:洗净手指轻揉牙龈
5. 缺牙及时修复,避免邻牙位移
如果已经出现明显症状,建议尽快到正规医院口腔科做牙周探诊检查,早干预能保住更多天然牙。记住:再好的种植牙也比不上自己的真牙,别等到“亡羊”才想起“补牢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