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拔牙,很多人反应是害怕和抗拒。确实,不论是因为智齿发炎、牙齿龋坏,还是正畸需要,拔牙都不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。但你知道吗?只要提前了解拔牙的过程和注意事项,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。今天,我们就来拔牙那些事,帮你消除恐惧,轻松应对。
很多人以为只有牙齿疼得受不了才需要拔牙,其实不然。以下几种情况,医生通常会建议拔牙:
1. 智齿问题:智齿如果位置不正,容易挤压邻牙或反复发炎,甚引发囊肿,这种情况下拔除是佳选择。
2. 龋齿:当牙齿龋坏范围过大,无法通过补牙或根管治疗修复时,拔除可以避免感染扩散。
3. 正畸需要:牙齿过于拥挤时,可能需拔除个别牙齿腾出空间,让矫正更好。
4. 松动牙:重度牙周炎导致牙齿松动,影响咀嚼功能时,拔牙后修复更利于口腔健康。
拔牙虽是小手术,但准备工作不可马虎:
1. 选择正规机构:一定要到具备资质的口腔医院或诊所,确保医生、器械消毒规范。
2. 充分沟通:告知医生你的健康状况,尤其是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心脏病等慢性病,或是否在服用抗凝药物。
3. 避免空腹:拔牙前适量进食,但别吃太油腻,以防术中低血糖或术后恶心。
4. 避开特殊时期:女性生理期、妊娠期(尤其前3个月)建议暂缓拔牙。
很多人对拔牙的恐惧源于"未知"。其实,常规拔牙大致分这几步:
1. 麻醉:医生会在牙龈周围注射麻药,2-3分钟后术区失去痛觉,你只会感觉到轻微触碰。
2. 拔除牙齿:根据牙齿位置和难度,医生可能使用牙挺、牙钳等器械,整个过程通常5-30分钟。
3. 伤口处理:清理牙槽窝后,可能需缝合或放置止血棉球,咬紧半小时即可。
如果是复杂阻生智齿,可能需要切开牙龈、去骨分牙,耗时稍长,但全程感。
术后护理直接影响速度,这几件事一定要做好:
1. 止血关键期:咬紧棉球40分钟,24小时内别漱口、吐口水,避免血凝块。
2. 饮食调整:术后2小时可进食温凉流质(如粥、牛奶),避免过热、辛辣及吮吸动作。
3. 预防感染:按医嘱服用抗生素,24小时后可用淡盐水轻柔漱口。
4. 警惕干槽症:若3天后仍有剧烈疼痛、口臭,及时复诊,这可能提示血凝块脱落感染。
误区1:拔牙会伤神经?
规范操作下风险极低,术前拍片能避开神经管。
误区2:拔牙后必须吃药?
简单拔牙未必需要,医生会视情况决定。
误区3:拔智齿会瘦脸?
脸型由颌骨决定,拔牙不会改变骨骼结构。
高血压患者需控制血压在160/100mmHg以下;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建议低于8.8mmol/L;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需停药3-5天。具体情况务必提前医生。
拔牙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因恐惧拖延治疗。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理性看待拔牙,遇到牙齿问题时,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才是明智之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