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刷牙时牙龈总是出血?照镜子发现牙齿好像变长了?这些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警告信号。作为口腔健康的"隐形",牙周病在我国成年人中患病率高达90%,但很多人直到牙齿松动才意识到问题的性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口腔问题。
牙周病是发生在牙齿周围支持组织(牙龈、牙槽骨等)的慢性炎症。如果把牙齿比作大树,牙周组织就是树根周围的土壤。当细菌长期堆积形成牙菌斑,会逐渐腐蚀"土壤",导致牙龈红肿、出血,时甚会造成牙齿脱落。
这种疾病发展缓慢,早期可能只是偶尔牙龈出血,很多人误以为是"上火"。实际上,当出现持续口臭、牙龈萎缩、牙齿敏感等症状时,牙周组织可能已经受损过半。
1. 刷牙草草了事:每次刷牙不足2分钟,清洁不到位 2. 从来不用牙线:40%的牙菌斑藏在牙缝里 3. 抽烟习惯:吸烟者患病风险是非吸烟者的3倍 4. 不定期洗牙:牙结石是细菌的"坚固堡垒" 5. 熬夜压力大:免疫力下降会加重炎症
不妨做个简单测试: • 刷牙或吃苹果时是否常见血迹? • 牙龈颜色是否呈现暗红色? • 牙齿间缝隙是否越来越大? • 是否有持续的口腔异味? • 牙齿是否对冷热酸甜异常敏感?
如果出现以上任意两项,建议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做检查。记住,牙周组织的是不可逆的,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。
日常护理:选择软毛牙刷,采用巴氏刷牙法(牙刷倾斜45度),每天使用牙线清洁牙缝。含氟牙膏能增强牙釉质抗酸能力,但不要迷信"止血牙膏",那可能掩盖病情。
干预:每半年到一年洗牙一次,清除顽固牙结石。确诊患者可能需要龈下刮治等深度清洁,中重度病例需配合药物治疗或手术。
生活习惯:控制血糖(糖尿病患者更易患牙周病),戒烟限酒,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果,适当咀嚼粗纤维食物增强牙周循环。
洗牙会让牙缝变大? 这是典型误区。牙缝是因为原有牙结石清除后暴露出的真实情况,说明牙周已受损。
治疗会疼吗? 现代牙周治疗采用局部麻醉,基本感。相比治疗的短暂不适,拖延导致的牙齿脱落才是真痛苦。
能完全吗? 早期可控制发展,中晚期则需终身维护。但及时治疗能保住大多数牙齿,避免种植牙的高额花费。
孕妈妈:激素变化易引发"妊娠期牙龈炎",孕前应做口腔检查 中老年人:牙龈萎缩后更要注重牙缝清洁,建议使用冲牙器 正畸患者:矫正器增加清洁难度,需配合专用牙缝刷
后提醒大家:牙周病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,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、糖尿病等风险。保护牙齿不是小事,从今天开始认真对待每一次刷牙,定期口腔检查,别让"老掉牙"成为必然结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