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刷牙时偶尔会出血,咬苹果留下血印,却没当回事。这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警报信号。牙周病作为成年人失牙的首要原因,在我国3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85%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口腔健康"隐形"。
健康的牙龈应该是粉红色,紧贴牙齿,刷牙时不会出血。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就要当心了:牙龈红肿、刷牙出血、口臭加重、牙龈退缩、牙齿松动。这些都可能是牙周病的表现。建议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检查,就像定期体检一样重要。
牙周病初期只是牙龈炎,及时治疗可以完全。但如果放任不管,炎症会向深层发展,牙槽骨,终导致牙齿松动脱落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牙周病菌可能通过循环影响全身,增加心脑血管疾病、糖尿病等风险。孕妇患牙周病还可能影响胎儿发育。
牙菌斑堆积是主要原因,其他诱因包括:吸烟、激素变化(如孕期)、糖尿病等系统疾病、遗传因素。很多人以为"老掉牙"是自然现象,其实是长期牙周病变造成的。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,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。
早期治疗以洁牙为主,通过超声波洁治去除牙结石。中期需要进行龈下刮治,清除牙龈下方的菌斑和结石。重度患者可能需要牙周手术配合药物治疗。记住:定期洗牙不是浪费钱,而是经济的牙齿保健投资。
1. 每天少刷牙两次,每次不少于3分钟,记得清洁牙龈边缘
2. 配合使用牙线或冲牙器清洁牙缝
3. 每半年到一年洗牙一次
4. 戒烟限酒,控制血糖
5. 注意营养均衡,适当补充维生素C
"洗牙会让牙缝变大"——其实是清除结石后暴露出原有的牙缝
"牙龈出血是上火"——多数是牙龈炎的表现
"牙周病只会影响牙齿"——实际可能影响全身健康
"年纪大了都会掉牙"——做好预防可以终身保留天然牙
如果出现持续牙龈出血、牙龈肿痛、牙齿松动移位、牙龈萎缩露出牙根等情况,建议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。早诊断早治疗,不仅能保住牙齿,还能节省不少治疗费用。
牙周病发展缓慢但危害大,就像温水煮青蛙。从今天开始重视牙龈健康,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,定期检查,才能拥有健康坚固的牙齿。记住:预防永远比治疗更简单、更经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