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夜被牙疼惊醒,喝口冰水突然酸到倒牙,咬东西时某个位置隐隐作痛……这些看似小问题的背后,可能藏着牙体牙髓病的隐患。作为每天接触患者的医美从业者,我发现很多人对牙齿健康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,往往拖到疼痛难忍才就医,结果错过了佳治疗时机。
健康的牙齿外层是坚硬的牙釉质,往里是牙本质,中心则是柔软的牙髓。当细菌突破防线入侵到牙髓时,就会引发牙髓炎。这时候牙齿会发出明确警告:冷热敏感持续十几秒不消退、夜间自发疼痛、咬合时特定位置刺痛。更棘手的是,有些慢性牙髓炎前期几乎没有症状,等发现时可能已经需要根管治疗了。
临床常见的牙体病中,龋齿(蛀牙)为普遍。我见过太多人把初期蛀牙不当回事,直到形成深龋洞才着急。其实从浅龋到深龋是个渐进过程:初只是牙釉质表面出现白垩色斑点,这时只需简单补牙;若发展到牙本质层,就会对冷热酸甜产生敏感;一旦伤及牙髓,治疗复杂度和费用都将大幅增加。
很多人不知道,日常某些习惯会加速牙体损伤:用牙齿开瓶盖、咬硬物会导致牙隐裂;长期横向刷牙会造成楔状缺损;碳酸饮料会腐蚀牙釉质;就连磨牙症也会慢慢磨损牙齿。特别要提醒爱美人士,不规范的美白操作可能导致牙釉质损伤,反而给细菌大开方便之门。
现代牙科技术早已告别"拔牙解决一切"的粗放年代。对于浅层龋齿,纳米树脂补牙可以牙齿形态;深龋接近牙髓时,采用间接盖髓术能大限度保留活髓;确实需要根管治疗的病例,现在也有显微根管技术提高。值得一提的是,舒适化治疗已经普及,怕疼的朋友完全不必紧张。
与其等牙齿出问题再补救,不如从这些细节做起:每天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,牙线清理邻面,定期洗牙清除顽固菌斑。建议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检查,就像给牙齿做"体检",通过口内照相机等设备,医生能发现你自己看不到的早期病变。对于易患龋齿的人群,还可以考虑做窝沟封闭或定期涂氟。
很多患者问我:"补牙材料哪种好?"其实树脂、玻璃等材料各有适用场景,关键要看具体牙齿状况。"根管治疗后的牙齿是不是很快就坏?"只要及时做冠修复,注意口腔卫生,使用寿命可以很长。重要的一点是:出现症状及时就诊,网上查资料不能代替诊断,拖延只会让小问题变成大麻烦。
牙齿问题没有"自愈"一说,所谓的"不疼了"可能是牙髓坏死的信号。下次当你或者家人出现牙疼时,请把它看作身体发出的重要提醒。记住,早期干预不仅治疗简单,还能省下不少后续治疗费用。保护好原生牙齿,才是真正的美丽投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