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?吃东西总觉得牙齿有点松动?这些可能不是小问题,而是牙周疾病的早期信号。牙周治疗,很多人听起来觉得陌生,但它的重要性不亚于补牙或矫正。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方式,牙周那些事。
牙周病不是突然发生的,它像慢刀子割肉一样悄悄你的牙龈和牙槽骨。一开始可能是牙龈红肿、出血,很多人误以为是“上火”,结果拖延到牙齿松动甚脱落才后悔。数据显示,35岁以上人群中,超过80%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,但主动就医的人不到。
为什么这么普遍?主要两大原因:一是日常清洁不到位,牙菌斑堆积成牙结石;二是忽视早期症状。比如刷牙出血,很多人换支“感牙膏”就对付过去,其实这是牙龈发出的求救信号。
步:基础治疗——给牙齿“搓个澡”
洗过牙的人都知道,医生会用超声波设备清除牙结石,这叫龈上洁治。但如果牙结石长到牙龈下面,就得做“深刮”(龈下刮治),手动清理牙根表面的脏东西。这个过程可能会有点酸胀,但打麻药后基本能耐受。
第二步:药物辅助——给牙龈“消”
的牙周炎需要配合药物,比如局部放置缓释抗生素凝胶,或者短期口服药。注意!这类药物必须严格遵医嘱,自己乱用可能加重细菌耐药性。
第三步:维护期——学会“长期管理”
治疗后每3-6个月要复查一次,医生会用探针检查牙龈情况。日常清洁也要升级:改用小头软毛牙刷,学会使用牙缝刷或冲牙器——光靠普通牙刷很难清洁牙周袋。
1. 洗牙≠牙周治疗:普通洗牙只能解决表面问题,深层的牙结石需要器械处理。
2. 治疗不疼:现在有舒适化诊疗,怕痛的人可以选择麻醉。
3. 早治更省钱:早期花几百元做基础治疗,比晚期花上万种牙划算得多。
4. 孕妇更要重视:孕期激素变化会加速牙周病发展,孕前检查很关键。
5. 和全身健康相关:研究证实,牙周炎可能增加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风险。
• 横向用力刷牙:长期如此会导致牙龈萎缩,露出牙根。
• 用牙签剔牙:容易戳伤牙龈,牙线才是正确选择。
• 抽烟:尼古丁会收缩血管,掩盖牙龈出血症状,耽误发现时机。
• 熬夜+压力大:免疫力下降时,口腔细菌更易作乱。
治疗后24小时内避免吃过冷过热食物;一周内少吃辛辣刺激物;刷牙改用“巴氏刷牙法”(网上有详细教程)。重要的一点:复诊!复诊!复诊!很多人的问题就出在以为“做完治疗一劳永逸”,其实定期维护才是关键。
后提醒:如果你有牙龈出血、口臭、牙齿松动感,别上网乱查,尽早预约牙周检查。牙齿是自己的,牙周治疗不是消费,而是对健康的必要投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