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突然发现牙齿有个小黑点,咬东西还有点酸疼——你可能需要补牙了。很多朋友次遇到这种情况都会手忙脚乱:补牙到底痛不痛?能用多久?不同材料怎么选?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,把补牙这件事讲清楚。
那颗小小的黑点其实是蛀牙的早期信号。当细菌侵蚀牙釉质形成龋洞,就像木头被白蚁蛀空,放任不管只会越蛀越深。有人觉得“不疼就不用管”,结果从几百块的简单补牙拖成需要做根管治疗,花费直接翻好几倍。牙医建议:发现黑线、食物嵌塞或冷水敏感时就该检查,越早处理越省钱省事。
目前常用的补牙材料主要分三种: 1. 玻璃:约150-300元/颗,适合儿童乳牙或临时修补,耐用性一般但能释放氟化物防蛀 2. 树脂材料:300-600元/颗,颜色接近真牙,前牙修复,但用久了可能轻微变色 3. 嵌体修复:800-2000元/颗,针对大面积缺损,定制瓷块更牢固耐用
注意!价格受地区、医院级别影响较大,一线城可能比民营机构贵20%-30%,但消毒流程更规范。切勿因选择无资质诊所,二次修复费用可能更高。
“躺上牙椅就发抖”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,其实现代补牙已经大大减轻不适感: - 先喷表面麻醉凝胶再打麻药,进针几乎无感 - 用橡皮障隔离牙齿,避免酸蚀剂刺激牙龈 - 蛀坏部分清理后,采用分层填充技术减少收缩缝隙 全程约20-40分钟,浅龋甚不用麻醉,真正难受的是长期缺牙导致的咀嚼困难。
刚补完牙2小时内别吃东西,24小时内避免啃硬物。树脂材料完全硬化需要时间,当天刷牙要轻柔。如果出现持续疼痛或填充物脱落,可能是继发龋或咬合问题,需及时复诊。记住:补牙不是一劳永逸,每半年检查一次才能早发现问题。
- 误区1:“牙膏能修复龋洞” → 牙膏只能辅助清洁,已形成的蛀洞必须修补 - 误区2:“补牙材料越贵越好” → 前牙优选美观树脂,后磨牙更需要考虑耐磨性 - 误区3:“孕期不能补牙” → 孕中期是相对期,放任蛀牙反而可能引发感染
后提醒:每天用含氟牙膏刷牙两次+牙线清洁邻面,能减少60%以上蛀牙风险。已经补过牙的朋友,建议使用冲牙器清理填充体边缘,让你的修复体多用好几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