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?一口冰可乐下肚,突然牙齿传来一阵尖锐的疼痛;或是吃甜食时,某个位置总是酸软难忍。这些信号很可能在提醒你:龋齿已经悄悄找上门了。龋齿,俗称蛀牙,是牙齿表面被细菌腐蚀形成的缺损。如果不及时处理,小洞可能变成大问题,甚引发更的牙髓炎。而龋齿填充,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常见方法。
牙齿一旦出现龋坏,是无法自我修复的。蛀牙的部分会逐渐扩大,从初的牙釉质层侵蚀到内部的牙本质,甚牙髓。这时候,冷热刺激或咀嚼时的疼痛感会越发明显。龋齿填充的作用,就是去除已经蛀坏的部分,用的材料填补空缺,牙齿的形态和功能,同时阻止细菌进一步入侵。
很多人会觉得“牙疼不是病”,忍一忍就过去了,但实际上,拖延治疗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复杂。轻微的龋齿可能只需要一次简单的填充,但如果发展到牙髓感染,就可能需要根管治疗,甚拔牙。所以,早发现、早填充,才是保护牙齿的关键。
目前,常用的龋齿填充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:
1. 复合树脂:这是一种与牙齿颜色接近的材料,适合修补前牙或可见部位的龋齿。它的优点是美观,粘接力强,能较好还原牙齿的天然外观。不过,它的耐磨性相对较弱,可能需要定期检查维护。
2. 玻璃水门汀:这种材料含有氟化物,能缓慢释放氟,帮助预防龋齿的复发。它对牙髓刺激较小,常用于儿童乳牙或靠近牙龈的填充。
3. 银汞合金:这是一种传统填充材料,由银、锡、铜等金属混合汞制成。它的优点是耐用,价格较低,但颜色较深,美观性较差,目前使用逐渐减少。
很多人对牙科治疗有恐惧心理,担心填充过程会疼痛难忍。其实,现代牙科技术已经能让治疗过程变得相对舒适。在填充前,医生通常会行局部麻醉,确保操作区域感。麻醉生效后,医生会清除腐坏的牙体组织,清理消毒窝洞,后填入合适的材料并抛光。整个过程大约需要半小时,具体时间取决于龋齿的程度和填充材料。
术后可能会有轻微酸胀感,一般1-2天就会消失。如果填充后出现持续疼痛或咬合不适,建议及时复查,医生会帮你调整填充体的高度或检查是否还有其他问题。
龋齿填充并非一劳永逸,术后的日常护理同样重要:
1. 避免食物:刚填充完的牙齿需要时间适应,24小时内尽量避免用填充侧咀嚼硬物,防止材料脱落。
2. 注意口腔清洁:每天少刷牙两次,配合牙线清理牙缝。尤其是填充体与牙齿的交界处,容易堆积牙菌斑,需要重点清洁。
3. 定期检查:建议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,医生会评估填充体的状况,及时发现是否有继发龋或磨损。
误区一:“不疼就不用补”:龋齿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疼痛,但牙体组织已经在慢慢被。等到疼了再处理,往往已经伤及牙髓。
误区二:“补牙会把牙洞越搞越大”:医生只会清除腐坏的部分,健康的牙体组织会尽量保留。拖延治疗反而会导致更大的。
误区三:“乳牙蛀了不用管”:乳牙的健康直接影响到恒牙的发育,乳牙龋坏可能导致恒牙排列不齐,甚影响颌骨发育。
龋齿填充是保护牙齿的基础治疗,及时处理能避免更复杂的口腔问题。如果你发现自己有牙齿敏感或黑斑,别犹豫,尽早预约牙医检查。毕竟,健康的牙齿不仅能让你吃嘛嘛香,还能让你的笑容更加自信灿烂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