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洗牙”这两个字,很多人听起来既熟悉又陌生。熟悉是因为它经常出现在口腔护理的建议里,陌生是因为不少人今对洗牙存在误解。有人觉得每天刷牙就够了,洗牙纯属浪费钱;也有人听说洗牙会把牙缝洗大……今天,我们就来洗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,它真的有必要吗?
洗牙的名称叫“龈上洁治”,简单来说就是清除牙齿表面的牙菌斑、牙结石以及色素沉积。你可能不知道,即使每天认真刷牙,也难免会有死角。那些没被清理干净的牙菌斑会慢慢钙化,形成坚硬的牙结石,它们像水泥一样牢牢粘在牙齿上,普通的牙刷根本奈何不了。
牙结石不仅会让牙齿看起来发黄,更重要的是,它会刺激牙龈,导致牙龈红肿、出血,甚引发牙周病。很多人刷牙时出血,以为是“上火”,其实很可能就是牙结石在作祟。
误区1:洗牙会让牙缝变大
:牙缝变大是因为洗牙清除了原本填满牙缝的牙结石。这些结石长期堆积会牙龈,导致牙龈萎缩。洗牙后,牙齿原本的间隙,只是视觉上看起来“变大了”。如果不及时清理,牙周问题会越来越。
误区2:洗牙会损伤牙齿
:正规的洗牙用的是超声波震荡原理,只震碎牙结石,不会磨损牙釉质。那些觉得“牙齿变敏感”的人,其实是因为牙结石清除后,原本被包裹的牙根暴露出来,短暂敏感是正常现象,通常几天就会缓解。
误区3:每天刷牙就不用洗牙
:再好的牙刷也难清洁到牙龈边缘和牙缝深处。牙医建议每年洗牙1-2次,就像汽车需要定期保养一样,牙齿也需要维护。
1. 刷牙出血的人:这是牙龈发出的求救信号,别再用“上火”敷衍自己了。
2. 长期抽烟、喝咖啡的人:色素容易沉积,牙齿容易发黄。
3. 戴牙套的人:矫正器周围更容易藏污纳垢。
4. 备孕女性:孕期激素变化容易引发牙龈炎,提前预防很重要。
很多人不敢洗牙是因为“怕疼”。其实,洗牙的疼痛感因人而异。如果牙结石不多、牙龈健康,基本只有轻微酸胀感;如果牙结石,尤其是牙龈下方也有结石(龈下刮治),可能会有一定不适,但医生会根据情况使用表面麻醉。
一次完整的洗牙通常包括:
1. 口腔检查:医生会先检查牙齿和牙龈状况。
2. 超声波洁治:用仪器震碎大块牙结石。
3. 喷砂抛光(可选):去除烟渍、茶渍等色素。
4. 牙面抛光:让牙齿表面更光滑,延缓牙菌斑堆积。
1. 洗牙后1-2天避免吃过冷过热的食物,如果牙齿敏感可以用感牙膏。
2. 不要用力吮吸或用牙签剔牙,牙龈需要时间。
3. 如果洗牙后发现牙缝明显,这是提醒你:该用牙线了!
4. 定期复查,牙周病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的维护。
洗牙不是美容项目,而是基础的口腔保健。它的意义不在于让牙齿变白(想美白需要其他治疗),而在于预防更的口腔问题。很多人花大钱种牙、做烤瓷牙,却不肯花小钱洗牙维护,这才是真正的本末倒置。
记住:一口好牙的秘诀从来不是牙膏,而是日常清洁+定期检查。下次当你刷牙出血时,别再怪牙刷太硬,也许是时候约个洗牙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