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觉得看牙贵,其实90%的口腔问题都能通过预防避免。与其等到牙疼难忍再找医生,不如从今天开始做好这几件小事,让你的牙齿多用二十年。今天我们就来普通人容易忽略的口腔保健细节。
见过太多人横向用力刷牙齿,牙刷用一个月就炸毛。其实牙龈和牙釉质都很娇贵,正确的巴氏刷牙法只需要45度角轻颤——牙刷毛斜对着牙龈沟,每次覆盖2-3颗牙,幅度不超过一颗玉米粒大小。记住:温柔比蛮力更重要,电动牙刷选择敏感模式更保险。
刷牙只能清洁60%的牙面,剩下40%的邻面菌斑全靠牙线。很多人说"用牙线出血",恰恰说明牙龈已经发炎了。就像伤口结痂时撕开也会流血,坚持一周正确使用(贴着牙面上下滑动而非生拉硬拽),出血问题自然改善。如果实在手笨,冲牙器调到低档位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有人觉得洗牙是为了让牙齿变白,其实它的核心作用是清除牙刷搞不定的牙结石。这些钙化的细菌巢穴会不断刺激牙龈,导致刷牙出血、口臭,终发展成牙周炎。建议每年1-2次洁治,相当于给牙齿做"大扫除"。特别注意:孕妇、糖尿病患者更需定期检查。
后牙表面的沟壑容易藏匿细菌,成年人如果窝沟特别深(用舌头舔能感觉到明显凹槽),同样可以到正规医疗机构做封闭。整个过程,就像给牙齿穿雨衣,特别适合爱吃甜食又难以清洁的人群。
早上刷牙出血、吃冰激凌突然酸软、牙齿莫名松动...这些都不是"上火",而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。建议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检查,早期龋齿补牙只要几百元,拖到根管治疗就要花十倍价钱。记住:牙疼才就医就像着火才买灭火器。
含氟牙膏选普通款就行,所谓"美白"""功效多半是心理作用;漱口水不能替代刷牙,刺激性强的反而菌群平衡;咀嚼无糖口香糖确实能刺激唾液分泌(天然杀菌剂),但别超过15分钟。重要的是:晚上刷牙后坚决不吃零食,让牙齿享受8小时"无糖环境"。
口腔健康就像存钱,每天投入几分钟预防,将来就能省下大笔治疗费。从今晚开始,记得用牙线给牙齿说晚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