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次喊疼说牙不舒服时,很多家长都会手忙脚乱。儿童口腔问题看似小事,却直接影响孩子的营养吸收和面部发育。作为从业13年的儿科牙医,我整理了门诊里家长问得多的7个实际问题,用直白的语言给您说清楚。
很多老人说"乳牙反正要换不用管",这是大的误区。去年有个6岁男孩,乳磨牙龋坏导致颌骨感染,后不得不全麻手术。乳牙要用6-10年,它们承担着咀嚼、发音、引导恒牙生长的关键作用。发现黑点或裂缝就要及时处理,越早治疗孩子越少遭罪。
建议颗乳牙萌出后6个月内做检查。美国儿科学会统计显示,3岁前建立牙科就诊习惯的孩子,后续治疗配合度提高40%。不要等牙疼才去医院,定期涂氟和窝沟封闭能预防80%的龋齿。
试试"三三制":3岁前家长帮刷,3-6岁亲子共刷,6岁后刷。选择刷头不超过2颗牙大小的软毛牙刷,草莓味含氟牙膏挤绿豆大小。有个小窍门——让孩子给玩偶"刷牙"再给自己刷,配合度会明显提升。
立即用冷水冲洗断牙,捏住牙冠部位(别碰牙根),放入牛奶或生理盐水保存。黄金30分钟内赶到医院,能到70%。去年我们接诊的8岁足球小将,就是这样保住了恒牙。切记不要用纸巾包裹或干燥保存!
地包天、龅牙等问题4岁就能干预。上周有个5岁患儿,通过矫治器3个月就纠正了反颌。现在有硅胶矫治器等舒适选择,早期矫正能避免后期拔牙。但需要儿童正畸医师评估,不是所有情况都越早越好。
除了肉眼可见的黑斑,要警惕这些信号:突然挑食抗拒硬物、吃饭速度变慢、总用一侧咀嚼。有个隐蔽征兆是孩子突然爱舔某颗牙——可能是酸蚀产生的粗糙感。建议每季度用牙线检查后牙邻面,那里容易藏匿食物残渣。
提前3天给孩子看牙医主题绘本,就诊当天穿开襟衣服。千万不要说"别怕不疼"这类暗示性语言,可以说"我们去认识牙医叔叔"。准备孩子熟悉的玩偶陪伴,70%的儿童在安抚物陪伴下更配合治疗。治疗后及时具体表扬:"刚才张大嘴的样子特别棒!"
后提醒家长:每半年带孩子做一次口腔检查,就像定期体检一样重要。记录显示,坚持定期检查的孩子,急症治疗率降低65%。如果发现异常,建议到儿童口腔科就诊,普通牙科诊所的器械和方案往往不适合儿童。保护好乳牙,就是为孩子一生的口腔健康打下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