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?照镜子看到牙缝有黄褐色沉积物?这些可能是牙齿在提醒你:该洗牙了。但很多人对洗牙抱有疑虑——会不会损伤牙齿?多久洗一次合适?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,这个看似简单却很重要的牙齿护理项目。
你以为每天认真刷牙就万事大吉?其实牙刷只能清洁60%的牙面。那些藏在牙缝、牙龈边缘的顽固分子,会在6-12个月内逐渐钙化,形成像水泥一样的牙结石。这些"石头"会挤压牙龈,导致红肿出血,更是口臭的罪魁祸首。洗牙术语叫"洁治",就是用水雾震荡和精细工具,把这些"钉子户"请出你的口腔。
误区一:"洗牙会让牙缝变大" 是牙结石原本就占据着牙龈本该在的位置,清除后确实会感觉牙缝明显,但这才是牙齿真实的"户型图"。
误区二:"洗牙特别疼" 健康的牙齿洗牙只有轻微酸胀感,如果疼得,反而说明牙龈炎症,更需要定期护理。
误区三:"洗牙后牙齿变敏感" 短暂敏感是正常现象,就像冬天突然摘掉围巾会不适应,通常1-2周就会缓解。
每天喝咖啡/茶的人、烟民、戴牙套的朋友、备孕女性、牙龈经常出血的人群,建议每6个月做一次清洁。普通人也好保持每年1次的频率。记住,等牙疼才看医生,就像车子抛锚才想起保养,往往要付出更高代价。
正规机构的洗牙通常包含6个步骤:口腔检查→超声波去除大块结石→手工精细刮治→喷砂处理色素→抛光牙面→上药护理。全程约40分钟,过程中可以举手示意休息,完全不必紧张。
治疗后2小时内避免进食染色食物(比如咖啡、酱油),24小时内不要用牙线。有些人会出现短暂的牙齿酸软,可以用温水漱口缓解。重要的是——不要因为洗完牙就放肆吃喝,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才是根本。
价格差异主要来自设备精度和医生资质。就像修剪树木,园丁和园艺大师的手法肯定不同。建议选择有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的机构,重点看医生是否有口腔执业医师证,别被网红店的装修迷惑。
女性生理期、感冒发烧期间、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(需改用特殊设备)、口腔急性炎症期,都需要提前告知医生。另外孕期4-6个月是相对的洗牙窗口期。
后说句实在话:洗牙不能美白牙齿,但能还原牙齿本色;不能替代治疗,却是预防牙周病经济有效的方法。下次见到牙医,不妨主动问问:"您看我的牙齿该洗了吗?"